人稱幼犬教父的Dr. Ian Dunbar應邀來台舉辦3天的狗狗行為講座,
在講座中體認到Dr. Ian Dunbar的演講魅力,
過程相當有趣又生動,並且很喜歡他的數量化研究,
很高興可以有參與到這次的講座
我希望可以將這次筆記寫得盡量詳細,
讓沒有參與到這次講座的人感受到Dr. Ian Dunbar的用心,
但是因為整理這些流水帳會需要大量的時間,
所以依照我的龜速,會慢慢的整理、放上來,希望大家不要嫌我動作慢阿~~
有任何想要補充或是覺得有問題的部分都很歡迎大家一起在留言版那留下訊息,
一起努力吧!
序言:
訓練工作犬與訓練寵物犬的不同:
家庭中的寵物犬訓練的主人並非專業的訓練師,
訓練的人大部分是家人,犬種也各不相同、體型也不相同。
訓練寵物犬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他們喜歡人類,
寵物犬最大的目的就是他們可以陪伴我們,
若寵物犬會咬你的朋友、美容師或是獸醫都將是一大問題,
所以寵物犬的訓練是讓狗狗變得與人更友善,
寵物犬主要行為問題有三種:
狗狗大小便習慣、什麼可以咬什麼不行咬,什麼時候可以叫什麼時候不可以叫。
狗狗大部分行為問題都容易解決,但有兩個例外:
- 在成犬中沒有學會咬勁控制,就沒有辦法解決他的攻擊問題。
事實上一隻狗出現想要咬人的動作、撲人的動作、兇人的動作都是很正常的。這些事情是時常發生的,而且解決方式也非常簡單。
困難的地方在狗狗有撲人的動作並且會讓人受傷的這個行為是比較難處理的。
如果使對方受傷是人類的話,我們可以去解決這個問題;
雖然說很危險並且會花很多時間,但是有可能解決這個問題。
- 狗狗傷害的對象是其他狗或是其他動物:這個是在狗狗行為問題中唯一沒有辦法解決的。
我們只能去管理環境去避免其他的狗狗或是其他的動物跟他有所接觸,當然,我們可以做很多的古典制約希望這件事不會再重複發生,
但如果他有其他機會的話,還是很有可能會去傷害其他的狗狗或是其他的動物。
主題一
第一天上半場的主題是在講解:狗狗的大小便問題、吠叫問題、啃咬問題,尤其是當飼主不在家時,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或是處理。
在講解這些問題之前,要先來認識狗狗的幼犬階段。
在Dr. Ian Dunbar做了30多年的幼犬研究中,
發現大多數送到收容所的狗都是有行為問題,
除了行為問題之外還有訓練問題比如說:過動、或拉扯牽繩,
並且有很多的品種迷思。
Dr. Ian Dunbar舉了一個例子:「如果今天買的是一隻純種的小幼犬,那大概不會有太多的問題」。
這樣子的說法就像是我們有一個純種的小孩,所以他也不會有太多的問題,
我們也不用帶他去學校上課,這是很愚蠢的理論,
所以不論是小孩或是小狗,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幼犬社會化的重要性:
4周-12週:幼犬非常重要的社會化黃金期。
3週前的幼犬:沒有辦法做任何訓練與教育,因為小狗狗看不到也聽不到,
但這時候可以感覺、聞得到東西,所以這個時間是要開始跟小狗狗有所接觸。
我們一定要在一個小狗狗13週大前,讓他有社會化的機會,
不然他們一輩子都會很辛苦,因為無法補足這段時間的缺失,若他們沒有經過社會化,之後要花更多時間來補足。
幼犬社會化重要性圖解說明:
一隻鮮少接觸到人,若要去摸狗狗時可能會有閃躲的動作、社會化不是很好的幼犬來說,若狗狗是:
13週前上幼犬教室:就需要花一週的時間讓他更有自信、讓他不這麼怕人。
5個月的狗狗並且有這種害怕的動作:就要花2-4個月才可以讓狗狗變的有自信。
八個月大的狗狗發現有點怕人的話:就要花到一到兩年的時間才可以建立自信。
接下來要談到完整的管理系統來管理、解決一開始所說的三大問題:
大小便問題、吠叫、啃咬。
所以....筆記晚點在放上來,希望我的速度可以再快一點,
不然看著亂亂的筆記本,一陣懶惰就會上來了~